签订的口头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一、签订的口头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口头合同在一定情形下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从法律规定来看,《民法典》明确认可了合同订立的形式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以及其他形式。所以,只要符合合同成立和生效的要件,口头合同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成立方面,需要双方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对于买卖标的、价格等关键内容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合同生效要件则包括:(一)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比如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与其认知和行为能力相符的口头合同。(二)意思表示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不过,口头合同也存在一定风险。由于缺乏书面凭证,在发生纠纷时,可能会出现举证困难的问题。比如双方对于合同内容各执一词,难以确定真实约定。因此,对于一些重要的、复杂的交易,建议尽量采用书面合同形式。
二、诺成合同是口头合同吗
诺成合同不是口头合同,二者是不同的合同分类概念,存在明显区别。
诺成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一旦经对方同意即能产生法律效果的合同,即“一诺即成”。其重点在于合同的成立是以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为要件,不以交付标的物为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诺成合同有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等。
而口头合同是指当事人只用语言为意思表示订立的合同,是按照合同的表现形式进行的分类,与之相对的是书面合同。口头合同的特点是简便易行,但发生纠纷时难以举证。
也就是说,诺成合同既可以是口头形式,比如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买卖水果的口头约定,双方达成一致意思表示合同即成立;也可以是书面形式,如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所以,不能简单地将诺成合同等同于口头合同。
三、你好,合同和口头合法有效
合同与口头约定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均具有法律效力。
对于合同而言,一般需满足以下条件才合法有效:一是当事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二是意思表示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等导致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形;三是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书面合同具有明确性和证据效力强的特点,在发生纠纷时,书面条款能清晰界定双方权利义务,便于举证。
口头约定同样可能合法有效。其生效条件与合同类似,要求当事人有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且不违法违规、不违背公序良俗。但口头约定的证明难度相对较大,在实践中,若一方否认口头约定的存在或内容,另一方需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如证人证言、录音录像等。总之,无论是合同还是口头约定,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均能产生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
以上是关于签订的口头合同有法律效力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