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立案后收到工资吗

2025-11-10 14:04:49 法律在线 0
  仲裁立案后收到工资吗?仲裁立案后能否收到工资有多种情况。用人单位在仲裁裁决前主动履行义务,劳动者可能收到;拒绝支付则等裁决,胜诉后用人单位不付可申请强制执行;若仲裁认定用人单位无需支付,劳动者可能收不到,要综合判断。具体详细内容和湘声在线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仲裁立案后收到工资吗

   仲裁立案后是否能收到工资,存在多种情况。

   若用人单位在仲裁立案后、裁决作出前,主动认识到自身错误,履行支付工资义务,劳动者就有可能收到工资。实践中,有的用人单位考虑到法律后果、声誉等因素,会在仲裁过程中补发工资。

   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需等待仲裁裁决结果。若劳动者胜诉,仲裁裁决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在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应按照裁决履行支付义务。若用人单位仍不支付,劳动者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院强制手段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不过,若仲裁结果认定用人单位无需支付工资,比如劳动者主张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那么劳动者可能无法收到所主张的工资。所以,仲裁立案后能否收到工资,要根据具体案件事实、仲裁结果以及用人单位后续行动来综合判断。

   二、仲裁赔的是基本工资吗

   仲裁赔偿并非一定是基本工资。仲裁赔偿的计算依据具体案件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确定。

   若涉及工资支付争议,比如用人单位克扣或拖欠工资,仲裁裁决的赔偿一般是劳动者应得的全部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等。因为工资总额涵盖了劳动者基于劳动关系获得的各种货币收入。

   在经济补偿类案件中,如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这里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同样不限于基本工资,是综合计算的收入水平。

   然而,若双方在合同中有明确约定,且该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仲裁也会尊重当事人的约定来确定赔偿金额。总之,仲裁赔偿的范围要结合具体案情、证据、法律规定以及双方约定等来判定,不能简单认定为只是基本工资。

   三、仲裁期间可以要工资吗

   仲裁期间是否可以要工资,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依然存续,且劳动者按要求正常提供劳动,那么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支付工资。这是基于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付出劳动应获得相应报酬的基本原理。

   若因用人单位原因导致劳动者无法正常工作,如恶意停职等,在仲裁确认用人单位存在过错且劳动关系未解除的情况下,劳动者主张工资也可能得到支持。

   若仲裁请求涉及解除劳动关系,在仲裁裁决作出前,若双方对劳动关系是否解除存在争议,且劳动者在等待裁决期间无法正常工作并非自身原因造成,劳动者要求支付该期间工资有合理依据。

   若最终仲裁裁决认定劳动关系已解除,且解除时间早于仲裁期间,那么仲裁期间劳动者通常不能主张工资。

   总之,仲裁期间能否要工资,取决于劳动关系的状态、劳动者是否提供劳动等多方面因素,需结合具体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分析判断。

   以上是关于仲裁立案后收到工资吗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