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网络暴力罪立案标准

2025-11-11 01:44:06 法律在线 0
  刑法网络暴力罪立案标准?我国没有“网络暴力罪”这一独立罪名,网络暴力行为可能涉及多种犯罪,侮辱罪、诽谤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寻衅滋事罪等,各罪名立案标准依据其本身规定有所不同。具体详细内容和湘声在线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刑法网络暴力罪立案标准

   我国目前没有名为“网络暴力罪”的独立罪名。

   但网络暴力行为可能涉及多种犯罪,其立案标准依据所涉及的不同罪名而有所不同。

   1.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情节严重一般是指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等情形;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也属于情节严重。

   2.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如果在网络暴力过程中,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达到情节严重标准的,如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等情形会被立案追诉。

   3. 寻衅滋事罪:在网络上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也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如多次辱骂、恐吓他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二、对罪犯网络暴力的认定

   网络暴力是一种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暴力形式。对于罪犯的网络暴力认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行为表现

   1. 侮辱性言论。在网络上公开使用侮辱性词汇对罪犯进行攻击,如辱骂其人格、贬低其身份等。

   2. 恶意传播不实信息。编造关于罪犯的虚假事实并广泛传播,例如捏造罪犯并未实施的罪行或者恶意歪曲犯罪事实经过,意图对罪犯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3. 煽动性言论。煽动他人对罪犯进行攻击、骚扰或者实施其他不当行为,这种煽动行为可能导致群体性的攻击行为出现。

   (二)主观故意

   实施网络暴力的主体必须存在主观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罪犯造成名誉损害、精神伤害等不良后果,仍然积极实施相关行为。

   (三)危害结果

   要认定网络暴力,还需考察是否产生了危害结果。比如罪犯的名誉受到严重损害,心理遭受严重创伤,甚至可能影响到罪犯的改造进程或者后续的正常生活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罪犯的合法权益应受保护,但同时也不能影响公众对案件的合理监督和讨论。

   三、网络暴力算人身攻击罪吗

   网络暴力是否构成人身攻击罪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我国刑法中没有名为“人身攻击罪”的罪名。如果网络暴力行为符合侮辱罪或者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则可能构成犯罪。

   (一)侮辱罪方面。若网络暴力通过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侮辱罪。例如在网络上用恶毒的语言辱骂他人,且这种辱骂是公开进行,使他人名誉受损并且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如导致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或者恶劣社会影响等情况。

   (二)诽谤罪方面。网络暴力若是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可构成诽谤罪。比如编造他人虚假的不道德行为或者违法犯罪行为并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致使他人社会评价降低,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

   不过,若网络暴力情节较轻,不满足上述犯罪的构成要件,可能构成民事侵权,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以上是关于刑法网络暴力罪立案标准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