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遗嘱能否确认无效
一、公证遗嘱能否确认无效
公证遗嘱在特定情形下可以被确认无效。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遗嘱人立遗嘱时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若遗嘱人在立公证遗嘱时处于意识不清、无法正确表达自己意志的状态,如患有严重精神疾病且处于发病期等,所立遗嘱无效。
二是遗嘱内容并非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例如,遗嘱是在受欺诈、胁迫的情况下订立的,或者遗嘱被伪造、篡改,那么该公证遗嘱不能反映遗嘱人的真实意愿,应认定为无效。
三是遗嘱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比如,遗嘱中处分了不属于自己的财产,或者将财产指定由非法组织或非法目的使用等,此类遗嘱因违反法律规定而无效。
当存在上述情形时,相关利害关系人可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等合法途径,请求确认公证遗嘱无效,法院会根据具体事实和证据进行审查和判定。
二、代书遗嘱作假怎么解决
若发现代书遗嘱作假,可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其一,收集证据。仔细审查遗嘱内容、形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代书遗嘱需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若不符合这一法定形式要求,就是重要证据;还可收集能证明遗嘱内容不真实、违背立遗嘱人真实意愿的相关材料,例如立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受到胁迫、欺骗的相关线索等。
其二,向法院提起诉讼。利害关系人可以持收集到的证据,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确认遗嘱无效的诉讼,请求法院依法对遗嘱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判断。
其三,在诉讼过程中,积极配合法院调查。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以及查明的事实,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作出裁决。若最终确认代书遗嘱作假,该遗嘱将被认定为无效,遗产将按照法定继承等合法方式进行分配。
三、遗嘱违法无效怎么处理
当遗嘱被认定为违法无效时,可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是重新订立遗嘱。遗嘱人若希望对自己的财产等事项作出新的安排,可按照法律规定,重新拟定一份符合法定形式和实质要件的遗嘱。例如,选择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等合法形式,并确保遗嘱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二是按照法定继承处理遗产。若遗嘱无效,遗产将按照法定继承的顺序进行分配。法定继承中,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三是若因遗嘱无效引发了纠纷,相关利害关系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协商和调解能较为平和地解决问题,若无法达成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作出公正裁决。
以上是关于公证遗嘱能否确认无效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