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瞒犯罪能取保吗
一、隐瞒犯罪能取保吗
隐瞒犯罪即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等相关犯罪。能否取保候审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
一般来说,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有可能被取保候审。
但隐瞒犯罪这类案件,如果存在犯罪情节严重,比如多次实施隐瞒行为、涉及金额巨大等情况,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再犯可能性、存在干扰证人作证等妨碍诉讼顺利进行的风险,那么被取保候审的难度会增加。司法机关会根据具体案件事实、证据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人情况等,依据法律规定和办案程序来决定是否对其适用取保候审措施。
二、隐瞒病例是否犯罪
隐瞒病例可能涉嫌犯罪。根据具体情形,可能触犯不同罪名。
如果隐瞒病例导致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本罪要求主体一般是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单位或个人,主观上具有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拒绝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等多种情形,隐瞒病例导致疫情传播符合该罪构成要件时可适用。
此外,如果明知自己感染新冠病毒,故意隐瞒行程与他人密切接触,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还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此罪主观上是故意,隐瞒病例行为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符合该罪特征。具体定罪需结合案件实际情况,由司法机关依据法律准确认定。
三、隐瞒证据怎么定罪
隐瞒证据可能涉嫌多种罪名,具体定罪需视案件情况而定。
若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构成伪证罪。
在民事诉讼中,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里的毁灭证据包含隐瞒证据使其无法被发现等情形,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等。例如,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若在司法机关向其收集、调取证据时故意隐瞒,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该罪。
隐瞒证据的定罪要综合考量行为发生的诉讼阶段、行为主体身份、隐瞒证据的性质及对司法活动造成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
以上是关于隐瞒犯罪能取保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