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案件一般怎么判
一、专利侵权案件一般怎么判
专利侵权案件的判决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首先,判断是否构成侵权。法院会对比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与专利权利要求书,若被控侵权技术方案包含与权利要求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相同或等同的技术特征,通常认定构成侵权。
其次,明确侵权责任。一旦认定侵权成立,侵权人要承担停止侵权责任,即立即停止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进口侵权产品或使用侵权方法等行为。
再者,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的计算方式多样。一是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若实际损失难以确定,可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当权利人损失或侵权人获利均难以确定时,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于故意侵权且情节严重的,可在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若权利人损失、侵权人获利、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法院会根据专利权类型、侵权行为性质和情节等因素,判决给予三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二、怎么知道专利有没有通过
查询专利是否通过有多种途径。其一,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是官方且权威的查询平台。访问该网站后,在专利检索与查询窗口,按照系统指引输入专利申请号、申请人等关键信息,完成检索。若查询结果显示专利已授权,表明专利通过审核;若显示在审等状态,则还未通过。
其二,专利申请人会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出的通知文件。若获得授权,会收到专利授权通知书和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申请人按要求缴纳相关费用后,即可获取专利证书。
其三,申请人若委托了专利代理机构办理申请,可直接联系代理机构,代理机构会及时跟进申请进度,向申请人反馈专利是否通过审核的情况。
此外,若专利申请涉及一些大型企业或科研机构,内部可能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申请人也能通过该系统查询专利申请的进展与结果。
三、专利权人等于发明人吗
专利权人不一定等于发明人。
发明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在完成发明创造过程中,只负责组织工作的人、为物质技术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从事其他辅助工作的人,不是发明人。
而专利权人是指依法享有专利权的个人或单位。专利权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情形确定:
第一,职务发明创造,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这种情况下,发明人是单位的员工,但专利权人是单位。
第二,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此时,专利权人等于发明人。
第三,通过合同约定或继承等方式,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受让人成为专利权人,而发明人不变。
所以,专利权人和发明人是两个不同概念,二者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同。
以上是关于专利侵权案件一般怎么判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