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从犯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一、犯罪中从犯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在确定某人是否构成从犯时,通常需参考以下几个核心指标:首先,从犯实则是未能直接完成犯罪行为的个体,然而他们却通过某些手段协助或推动了主谋者去实施犯罪行为;其次,与承担主要责任的主谋者相比较,从犯的参与度普遍较低,可能在犯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辅助、劝诱或提供便利;最后,认定某人为从犯还需考量其对犯罪后果所产生的影响力,以及是否存在确凿的证据来证实其确实有意参与到犯罪活动之中。
《刑法》第二十七条【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八条【胁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九条【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犯罪中从犯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⑴从犯相较于主犯应予从轻或减轻处罚这一原则,着重涉及到的是他们所承担的刑法责任,并非将主犯的宣判刑期作为参照标准进行比较和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若主犯具备其他可以从轻或减轻刑罚的情节,那么他的最终判决刑期可能会与从犯相同,甚至更为轻微。
⑵从犯相较于主犯应予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原则,仅适用于他们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而非针对共同犯罪之外的罪行进行比较和调整。
换言之,如果主犯涉及多项罪名,而从犯只涉及其中一项罪名,那么从犯只能根据自己与主犯共同实施的那一项罪名进行比较和调整。
⑶当主犯属于连续犯的情况下,从犯只能依据自己与主犯共同参与的犯罪事实以及主犯应判处的刑罚进行比较和调整。
至于主犯单独实施的犯罪事实及其应判处的刑罚,则不应纳入比较和调整的范畴之内。
例如,假设主犯与从犯共同实施了盗窃行为,随后主犯又独自连续实施了多起盗窃行为,那么从犯应该以主犯与其共同实施的盗窃行为应受到的刑罚为参照进行比较和调整。
1.对于从犯,人民法院在量刑过程中,应当考虑给予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的适当措施。
2.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活动中发挥次要或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三、犯罪中从犯的认定标准
说起从犯,那肯定得提到他们是相对于主犯来说的。
如果你想确定某个人是不是从犯,你就需要看看他在整个犯罪行动中的角色、参与的程度如何、做没做过什么大事儿、对整个事情有影响等等这些细节来具体分析和判断。
举个例子,如果这个人参与了整个犯罪行为,但是在整个团队里只是扮演了一个小角色,那么他可能就是从犯。
再比如,如果他在犯罪集团里听从领导的话,参与了一些犯罪活动,或者在普通的犯罪活动中,参与了一部分犯罪活动,但是并没有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那么他也很可能就是从犯。
比如说,如果他在偷东西的时候负责望风放哨,那他就是从犯了。
总的来说,从犯的罪行通常比较轻微,情节也不太严重,没有直接导致严重的后果。
而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一般就是说他为整个犯罪行为提前做好准备,创造好条件,扫清障碍之类的。
比如说,提供犯罪工具这种事儿。
以上是关于犯罪中从犯的认定标准有哪些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