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失劳动能力如何鉴定
一、丧失劳动能力如何鉴定
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需遵循一定程序。首先,由申请人向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如工伤认定决定、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等。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会从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鉴定。专家组根据工伤职工的伤情,依据相关标准,对其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作出判定。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则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若申请人对鉴定结论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再次鉴定。
整个鉴定过程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公正、客观,为准确认定职工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提供科学依据,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二、如何认定劳动关系存在
认定劳动关系存在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首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其次,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具体判断时,可参考以下凭证: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工资支付凭证、社保记录、考勤记录等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此外,还可从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劳动报酬支付方式等方面综合判断双方是否存在管理与被管理、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若劳动者实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指挥,且用人单位有向劳动者支付报酬等行为,即便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可认定劳动关系存在。
三、如何确定事实劳动关系
确定事实劳动关系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即用人单位依法成立,劳动者达到法定就业年龄且具备劳动能力。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比如劳动者需遵守单位考勤、工作流程等规定,接受单位工作任务安排并获取相应报酬。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像在工厂中,工人从事的生产加工工作就是工厂业务的核心部分。
四、虽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可参照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等凭证来认定。其中,工资支付凭证、社保记录等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若劳动者能提供这些方面的证据,也有助于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以上是关于丧失劳动能力如何鉴定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