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法律依据有哪些

2025-11-15 04:45:08 法律在线 0
  口头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法律依据有哪些?口头合同拥有法律效力,依据2021年施行的《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第一、二款,当事人签订合同时,可选书面、口头或其他方式。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等能实实在在呈现内容的形式。具体详细内容和湘声在线网小编一起来看看。

   一、口头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法律依据有哪些

   在法律的角度来看,口头协议同样被赋予了广泛的法律效力。

   根据2021年正式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第四百六十九条第一和第二款的明确规定,所有的合同签署方都有权利选择使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任何形式来签订合同。

   其中,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函、电报、电传、传真以及其他能够以实体形式呈现出合同内容的方式。

   而在第一百四十三条中,我们也能找到关于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性的具体规定:

   (一)行为人必须拥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对于意思表示必须是真实无误的;

   (三)该行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同时也不能违背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口头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

   口头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只要口头合同符合合同生效的要件,就具有法律效力。

   具体而言,生效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例如,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或者十六周岁以上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等。二是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三是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不过,口头合同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其没有书面凭证,在发生争议时,可能面临举证困难的问题。比如,双方仅口头约定了货物买卖的相关事宜,事后一方反悔,另一方很难提供有力证据证明合同的具体内容和约定。所以,对于一些重要、复杂的交易,建议采用书面合同形式。

   三、口头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口头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但需满足一定条件。

   其一,合同当事人需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即订立合同的双方或多方应能够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有清晰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其二,合同内容须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可能导致合同可撤销或无效的情形,各方均自愿达成口头约定。

   其三,合同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例如,不能约定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事项。

   然而,口头合同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缺乏书面凭证,在发生纠纷时,可能面临举证困难的问题。当事人需要通过其他证据,如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等,来证明合同的存在及具体内容。

   总体而言,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口头合同与书面合同一样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按照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以上是关于口头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法律依据有哪些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声明: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1234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