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的29种情况
一、工伤认定的29种情况
工伤认定的情形并非固定29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一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
三是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四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五是属于因战、因公负伤致残的转业、复员军人,旧伤复发的。
此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也可认定。具体认定需依据相关证据,按照法定程序,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综合判定。
二、工伤认定到领工伤证需要多久
一般来说,从申请工伤认定到领取工伤证所需时间有明确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作出认定决定后,会在20日内将《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送达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用人单位。之后,职工按照规定程序领取工伤证。
实际情况中,若申请材料完整且事实清晰,权利义务明确,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认定并领取工伤证;若存在争议、需调查核实相关情况等,可能会延长时间。但总体遵循上述规定的大致期限范围。职工在申请过程中应积极配合,按要求提供材料,以确保工伤认定程序顺利推进。
三、工伤认定单位一直拖怎么办
若工伤认定单位一直拖延,职工可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第一,收集证据。保存好与工作相关的材料,例如劳动合同、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同时收集能证明工伤发生经过的证据,像事故现场的证人证言、相关监控视频等。这些证据对后续认定工伤至关重要。
第二,主动申请。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可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即使单位拖延,职工自身申请的权利仍受法律保护。
第三,与单位沟通协商。以书面形式向单位发送催告函,告知其拖延工伤认定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要求尽快协助办理。保留好沟通的记录,以备后续需要。
第四,寻求行政部门协助。若单位继续拖延,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请求其责令单位配合工伤认定工作。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理。通过上述途径,能有效推动工伤认定进程,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工伤认定的29种情况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