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工留薪期间上班需要额外支付工资吗
一、停工留薪期间上班需要额外支付工资吗
停工留薪期内劳动者本应休息,若在此期间上班,用人单位通常需额外支付工资。
停工留薪期是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的期间。在此期间劳动者付出额外劳动,就应获得相应报酬。这符合《劳动法》中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
一方面,劳动者在停工留薪期内,本可安心养伤,用人单位支付原工资是保障其生活不受工伤影响。而劳动者放弃休息选择上班,额外付出了劳动力,用人单位应支付相应工资。另一方面,从公平角度看,劳动者多付出劳动却未得到额外报酬,对劳动者不公平。
额外工资的支付标准可参照正常工作时的工资计算方式,以劳动者实际工作的时长、工作量等确定。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劳动者可收集上班的证据,如考勤记录、工作成果等,通过协商、劳动仲裁或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二、停工留薪期上班了怎么算
停工留薪期劳动者上班,工资计算分两种情况。
其一,若劳动者完成工作任务正常,工资按正常工作时的工资标准计算。因为劳动者此时正常提供劳动,企业应依照劳动合同约定,按照正常出勤支付薪资,包含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各项工资组成部分。
其二,停工留薪期工资与正常上班工资可能存在差异。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若正常上班工资高于停工留薪期工资,企业按正常上班工资发放即可;若正常上班工资低于停工留薪期工资,从公平角度讲,企业除支付正常上班工资外,还应补足两者间的差额,以保障劳动者在停工留薪期应享有的工资待遇。
此外,劳动者在停工留薪期本应休息以康复身体,若企业要求劳动者上班,可能涉及违反相关规定,劳动者可与企业协商额外补偿。同时,企业需确保劳动者的工作强度和时长合理,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
三、怎么知道自己的停工留薪期
确定停工留薪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依据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职工发生工伤后,就诊医院会根据受伤情况、治疗进程等,在病历、诊断证明等医疗资料中给出建议休息的时间,这是判断停工留薪期的重要依据。例如骨折患者,医生会根据骨折愈合的一般周期,建议其休息相应时长。
其次,参考地方规定。不同地区对停工留薪期有具体的分类目录,明确了各类工伤伤害对应的停工留薪期时长。可查询当地劳动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对照自己的工伤情况来确定。
再次,通过劳动能力鉴定来确定。若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就停工留薪期时长产生争议,可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由其根据职工的伤病情况进行专业评定,最终确定停工留薪期。
最后,要注意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以上是关于停工留薪期间上班需要额外支付工资吗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5分钟获得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