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房有公摊面积合法吗
一、拆迁安置房有公摊面积合法吗
拆迁安置房有公摊面积一般是合法的。
从法律角度看,目前并没有法律明确禁止拆迁安置房设置公摊面积。拆迁安置通常遵循等价原则,拆迁方需保障被拆迁人的居住条件不降低。若拆迁协议里对房屋面积及公摊情况有明确约定,且最终交付的安置房符合协议要求,那么存在公摊面积是合法的。
在实际操作中,合理的公摊是保障房屋正常使用功能所必需的,如楼梯、电梯、走廊等公共区域。只要公摊面积的计算符合相关测绘规范和标准,且在合理范围内,就是被认可的。
不过,如果拆迁方在安置过程中,未明确告知被拆迁人公摊情况,或者故意扩大公摊面积,导致被拆迁人实际获得的使用面积大幅减少,损害了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这种情况下被拆迁人可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比如与拆迁方协商,协商不成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二、拆迁安置房高层楼房价格怎么算
拆迁安置房高层楼房价格计算较为复杂,通常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建筑成本。包含土地获取费用、房屋建设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这些构成房价基础。开发商会根据整体建设投入来初步核算每平米成本,以此作为定价参考。
(二)是区位因素。安置房所处地段不同,价格有差异。位于城市核心区域、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的地方,房价往往较高;而位置偏远、配套欠缺的区域,价格相对较低。
(三)是政策因素。政府对拆迁安置房价格通常有一定调控,会制定指导价或限价政策,保障被拆迁人利益,避免房价过高。部分地区会根据被拆迁房屋情况给予一定补偿标准,安置房价格可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
(四)是楼层差价。高层楼房不同楼层价格有别。一般来说,中间楼层价格较高,底层和顶层价格相对较低。底层可能存在采光、噪音等问题,顶层可能有漏水、隔热等隐患。
此外,市场供求关系也会对价格产生一定影响。如果当地拆迁安置房供应量大,需求相对较少,房价可能会受到抑制;反之,房价可能会有所上涨。
三、拆迁到了安置房出让金怎么计算
安置房出让金的计算方式因地区而异,以下是常见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是按成交价的一定比例计算。有些地方规定,安置房上市交易时,需按照房屋成交价的一定百分比缴纳土地出让金,比例通常在1%-10%之间。比如成交价为50万,若比例为5%,则出让金为2.5万。
第二种是按基准地价的一定比例计算。先由当地政府根据不同地段、用途等因素确定基准地价,再按照一定比例来计算土地出让金。例如基准地价为每平方米2000元,安置房土地面积为50平方米,规定比例为40%,那么出让金就是2000×50×40%=4万元。
还有的地方按照评估价计算,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对房屋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价值的一定比例收取出让金。
在计算出让金前,要明确房屋性质、土地性质,可向当地的不动产登记中心、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咨询具体计算标准和流程,以确保计算准确。
以上是关于拆迁安置房有公摊面积合法吗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