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犯罪能免于起诉吗
一、精神病犯罪能免于起诉吗
精神病犯罪并非必然免于起诉。
首先,需依据专业的精神病鉴定来判断犯罪时其精神状态。若经鉴定,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处于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状态,经法定程序确认,不负刑事责任,这种情况下可能作出不起诉决定。
其次,若犯罪人属于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此时一般会依法起诉。
再者,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不过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样会面临起诉。
检察院在决定是否起诉时,会综合多方面因素,如精神状态鉴定结果、案件具体情节等。即便因精神疾病不负刑事责任,也可能会对其实施强制医疗等措施,以保障社会安全和精神病人自身权益。
二、轻微犯罪不起诉叫犯罪吗
轻微犯罪不起诉,在法律层面仍属于犯罪。
不起诉存在多种情形,对于轻微犯罪,可能因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此为酌定不起诉。还有法定不起诉等情况,比如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然而,即便被作出不起诉决定,只要行为符合犯罪构成要件,本质上仍是犯罪行为。酌定不起诉是基于刑事政策、犯罪情节等综合考量,对犯罪嫌疑人从宽处理,不进入审判程序,并非否定其行为的犯罪属性。法定不起诉中“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况,不属于犯罪,因其不符合犯罪构成。
所以,轻微犯罪不起诉是否属于犯罪,要区分不起诉类型。酌定不起诉的轻微犯罪,虽未被起诉追究,但仍是犯罪;而符合法定不起诉条件中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况,则不属于犯罪。
三、免于起诉能算犯罪记录吗
免于起诉是否算犯罪记录,需区分情况。
若属于法定不起诉情形,即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如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等,这种情况下不存在犯罪记录。因为从法律本质看,被不起诉人并未被认定实施了犯罪行为。
但若是酌定不起诉,即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虽然最终决定不起诉,不再追究刑事责任,不过酌定不起诉的前提是构成犯罪,只是基于一些从宽情节决定不起诉。所以这种情况下是有犯罪记录的。
此外,证据不足不起诉,是因为现有证据无法达到起诉标准,后续若发现新证据仍有可能重新起诉。在此种情况下,当时不算有犯罪记录,若后续补充证据重新起诉并被判定有罪,则会产生犯罪记录。总之,不同类型的免于起诉对应不同结论。
以上是关于精神病犯罪能免于起诉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