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有离职补偿
一、怎么样才有离职补偿
员工获得离职补偿需满足一定条件,以下情况通常可获得:
1. 用人单位主动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向员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应支付经济补偿。
2. 用人单位存在过错:如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等,员工因此解除劳动合同,可获补偿。
3. 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因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等原因进行经济性裁员,应向被裁员工支付经济补偿。
4. 劳动合同期满终止: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支付补偿。
5.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导致劳动合同终止,员工可获补偿。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二、离职补偿可以多发吗
离职补偿可以多发。
依据法律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这是法定的补偿标准,但实践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在法定标准基础上多发离职补偿。
一方面,从用人单位角度,出于一些特定原因可能会选择多发。比如为了与离职员工保持良好关系,避免潜在劳动纠纷,或者是出于企业人文关怀,感谢员工过往贡献等。
另一方面,从劳动者角度,若与单位协商一致,能争取到高于法定标准的补偿,对其自身权益保障更有利。不过,这种多发的协商需要建立在双方自愿基础上,若用人单位不愿意多发,劳动者不能强制要求,只能按照法定标准获得补偿。同时,双方协商结果最好以书面协议形式确定,明确多发补偿的金额、支付方式等内容,以避免后续产生争议。
三、离职前不交保险合法吗
离职前不交保险不合法。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这意味着,只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单位就有义务为其缴纳社保,直至劳动关系解除。
在劳动者离职当月,即便工作时间不满整月,只要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也应按规定为其缴纳该月社保。若单位以各种理由在离职前停止缴纳保险,属于违法行为。
若遇到此类情况,劳动者可先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要求其补缴保险。若协商无果,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通过这些途径,劳动者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单位补缴保险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总之,用人单位在离职前不为劳动者缴纳保险的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依法维权。
以上是关于怎么样才有离职补偿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