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定期的钱能被诈骗吗
一、存定期的钱能被诈骗吗
存定期的钱存在被诈骗的可能性。诈骗分子手段多样,可能通过骗取账户信息、密码、验证码等关键资料实施诈骗。
比如,利用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伪装成银行客服、公检法人员等,诱使储户透露账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进而盗刷定期存款。还有通过网络钓鱼,制作虚假银行网站,让储户登录输入信息,获取账户控制权,转移定期款项。
另外,若储户的身份证、存单等重要凭证丢失,被不法分子捡到并设法破解取款密码,也可能导致定期存款被冒领。
为防范此类风险,储户要增强安全意识,不随意向他人透露账户信息;谨慎对待各类网络链接和电话;妥善保管身份证、存单等重要物品,发现异常及时联系银行并报警。
二、被诈骗能不能不通报
被诈骗后是否通报,需区分不同情况。
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诈骗案件,基于侦查工作需要及案件性质,可能会依法采取一定范围的信息公开或通报措施。比如,若案件涉及众多受害者、存在重大社会影响等,为收集更多线索、保障公众知情权及维护社会稳定,公安机关或许会进行通报。
从个人角度,如果不想对外通报个人被诈骗情况,对于一些不涉及公共利益的普通诈骗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可向办案机关提出合理诉求。但这并不绝对,若案件侦破需要,比如存在串并案可能,公安机关仍有权根据侦查策略进行必要的信息公开。
同时,一些行政机关、金融机构等,为了防范类似诈骗风险,也可能会在内部或一定范围内进行情况通报以加强防范。总之,被诈骗后能否不通报并非完全由个人决定,要综合考虑案件性质、侦查需要以及公共利益等多方面因素。
三、贷款诈骗案立案标准
贷款诈骗案的立案标准主要如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具体而言,实践中认定是否构成贷款诈骗需考量多种因素。一方面,要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例如通过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证明文件,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等手段骗取贷款,并且有携款潜逃、肆意挥霍贷款致使无法偿还等行为来佐证其非法占有目的。
另一方面,需准确核实诈骗贷款的数额。达到二万元以上的标准,公安机关会依法立案展开侦查。若未达到该数额标准,但存在多次诈骗、造成金融机构重大损失等严重情节,也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总之,贷款诈骗立案需综合判断主观故意和诈骗数额等关键要素。
以上是关于存定期的钱能被诈骗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