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劳动仲裁程序
一、什么是劳动仲裁程序
劳动仲裁程序如下:
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仲裁申请,应提交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需载明相关事项,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等。
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后,会在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后,会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需在十日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
仲裁庭会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
开庭时,先由申请人陈述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再由被申请人答辩,之后双方可进行质证、辩论等。仲裁庭会听取双方最后陈述意见后宣布休庭,之后作出裁决。
仲裁庭一般会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案情复杂的可延期十五日。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二、什么情况找劳动仲裁
以下情形可找劳动仲裁:
1.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争议,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存疑。
2. 关于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引发的纠纷,例如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3. 涉及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产生的争议,像用人单位不合理地辞退员工。
4.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方面的争议,比如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
5. 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像拖欠工资、不支付工伤赔偿等情况。
6.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上述方面产生纠纷且无法协商解决时,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什么是劳动仲裁答辩
劳动仲裁答辩是指在劳动仲裁程序中,被申请人针对申请人提出的仲裁请求及事实理由作出的回应。
被申请人应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答辩书,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答辩内容需针对申请人的诉求,比如是否认可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对各项仲裁请求如支付工资、经济补偿等的意见。对于事实方面,要详细说明事件经过,提供证据支撑自己的说法。例如,若申请人称被无故辞退,被申请人就要说明辞退的合理依据,是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等。
劳动仲裁答辩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环节,通过清晰、合理、有依据的答辩,有助于仲裁机构全面了解案件情况,做出公正裁决。它要求答辩人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证据规则,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以争取最有利的结果。被申请人务必认真对待答辩,确保自身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维护。
以上是关于什么是劳动仲裁程序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