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签订的什么合同无效
一、入职签订的什么合同无效
入职签订的以下几类合同无效:
1. 主体不适格的合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无效。例如用人单位故意隐瞒重要信息,欺骗劳动者入职;或者劳动者提供虚假学历、工作经历等资料骗取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
2. 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合同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属无效。比如,合同中约定劳动者自愿放弃社保缴纳,这种约定因违反社会保险法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
3. 免除用人单位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合同:如果合同条款全部由用人单位制定,存在免除其自身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主要权利的情形,合同无效。例如,合同规定用人单位无需支付加班费、不承担工伤赔偿责任等。
合同无效需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二、如何维权入职被骗
入职被骗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1.收集证据:包括劳动合同、招聘广告、面试记录、工资条、工作证等。这些材料能证明你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以及公司在招聘过程中的欺骗行为。例如招聘时承诺的岗位与实际岗位不符,要留存相关承诺的证据。
2.与公司协商:直接与公司沟通,要求解决问题,如按照招聘承诺提供工作岗位、支付约定薪资等。协商过程注意保留聊天记录或录音。
3.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若协商无果,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情况。他们会对公司进行调查,如发现公司存在违法行为,会依法责令整改。
4.申请劳动仲裁:准备好相关证据,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仲裁机构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要求公司承担相应责任,如支付赔偿金、补足工资等。
5.提起诉讼: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入职被骗要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收集证据并合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入职收费如何维权
入职收费维权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收集证据。妥善保存用人单位收取费用的相关凭证,如收据、转账记录等,同时留存与入职收费相关的聊天记录、邮件等,这些证据能证明收费事实及金额。
其次,与单位协商。与用人单位沟通,明确指出其收取入职费用的行为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该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要求单位退还已收取的费用。
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准备好收集的证据材料,前往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填写投诉表格,详细说明用人单位的违法事实。劳动监察部门会对投诉进行调查处理,若查证属实,会责令用人单位退还费用,并可能对其进行处罚。
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请求裁决用人单位退还入职费用。仲裁委员会受理后会安排开庭审理,最终作出仲裁裁决。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上是关于入职签订的什么合同无效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