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开始拖欠工资违法吗
一、机构开始拖欠工资违法吗
机构开始拖欠工资属于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侵犯了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者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 与机构协商,要求其及时支付拖欠的工资。
2. 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责令机构限期支付工资;逾期不支付的,可责令其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3. 申请劳动仲裁,通过法律程序追讨工资。若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机构无故拖欠工资违反了劳动法律法规,劳动者应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二、拖欠工资的人会怎样处理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采取以下方式维权,用人单位需承担相应责任:
1. 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2. 劳动仲裁:劳动者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履行的,劳动者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 法院起诉:对仲裁结果不服,或用人单位不履行仲裁裁决,劳动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若用人单位有能力支付却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可能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若个人之间存在劳务关系拖欠工资,可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支付报酬。
三、拖欠工资有利期吗
在法律上,追讨拖欠工资存在有利时间节点,主要涉及仲裁时效和诉讼时效。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在这一年内,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主张过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又或者用人单位同意履行义务,仲裁时效就会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此外,若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上述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在经过仲裁程序后,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适用民事诉讼时效相关规定。一般民事案件诉讼时效为三年。
所以,劳动者遇到拖欠工资情况,应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权,避免错过有利时机。
以上是关于机构开始拖欠工资违法吗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